kaiyun體育登錄網頁入口 危險的健身房:中產避坑必修課
我沒想到一個為人們提供健身場所的健身房竟然會如此致命。
前幾天,一篇維權文章在朋友圈爆紅,某大學教授裴女士稱,自己因為教練的不正確拉伸動作,“在健身房里差點摔死”。
當天上瑜伽課的時候,教練覺得裴女士的腿不夠直,想給她做一下拉伸。
教練沒有講解拉伸方法,而是站在裴女士身后,握住她的雙腳,讓她伸直雙腿彎下腰,將雙手從兩腿之間遞給他,還讓另一名學生幫裴女士拉伸肩膀。
裴女士的手腳被教練控制著,整個人倒立著,頭朝下,臀部朝上,突然間,她失去了平衡,向前滾去。
她先是感覺脖子斷了,接著就聽到悶響聲,胸部劇痛,呼吸困難。
聲音太大,在場的其他人都以為她在舉重時被杠鈴擊中了。
〓圖片來源:裴女士公眾號
送至醫(yī)院檢查后發(fā)現(xiàn),裴女士第八胸椎發(fā)生爆裂壓縮性骨折。
“骨頭碎片就像小雪花一樣散落在胸椎外面。”
一開始,健身房積極配合裴女士的治療。
但當裴女士要求查看健身房的監(jiān)控錄像時,卻遭到了多次拒絕,最后健身房的負責人干脆就消失了。
就在事發(fā)三天前,裴女士剛剛花費6.7萬多元在這家健身房購買了為期兩年的私教培訓課程。
當你付了錢,簽了合同,一切都好了,但是當你承擔了責任,一切就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。
據(jù)悉,目前裴女士正準備對健身房提起民事訴訟。
據(jù)中證咨詢的報告顯示,2021年中國運動人群規(guī)模達3.03億,另一份報告顯示,其中34.9%的人曾在運動中受傷,也就是說,近1億中國人經歷過運動傷害。
我花了很多錢買了健身房會員資格,但只跟著教練訓練了兩天就因骨折住院了。
這一代中產真是太委屈了。
那些在健身房受傷的人
據(jù)公開報道,這并非健身房訓練中第一次發(fā)生受傷事件。
合肥的王女士動作不對,教練幫她抻腿,只聽“脆”的一聲,她的大腿骨被壓成了粉碎性骨折。
她上私人課程花了7600元,最后的治療花費了5.6萬元,但健身房只給了她5萬元??的醫(yī)療費,其他賠償金她一分錢都沒拿到。
盧女士的經歷更加奇怪。
在一次私人瑜伽課上,教練在給她做肌肉放松時,感覺胸部有一塊骨頭突出來,教練用力一按,陸女士聽到“咔嚓”一聲響,左側第二根前肋骨骨折了。
來自北京的索先生在一家健身房支付了1.3萬多元參加私人健身課程。
第六節(jié)私人課程時,教練幫索先生拉伸肌肉時,索先生感覺特別疼。
回家后,索先生的疼痛感加劇,但教練回答說,由于已經很久沒有運動了,恢復運動后感到疼痛是正常的。
〓圖片來源:北京青年報通州版
索先生到醫(yī)院檢查,右側第5肋骨和左側第6肋骨均骨折,肝臟位于第5肋骨下方,檢查還顯示索先生有肝膿腫。
骨科醫(yī)生表示,索先生的病情是由于不正確的拉伸動作引起的。
事故接連發(fā)生,但最讓人心寒的是,我們看到的這些事故都是因為健身房推卸責任,雙方產生糾紛,所以不得不尋求媒體的幫助。
骨折等急性傷害尚可歸咎于他人,但因動作不當而導致的其他慢性傷害則更難以讓健身房承擔責任。
重慶的趙女士花4萬元買了一張健身房會員資格。
上課時,教練要求她站在兩個柔軟的半球上,舉起杠鈴做深蹲。
練習了幾次之后,趙女士發(fā)現(xiàn)她的左膝蓋開始疼,一個月后,膝蓋疼痛加劇,她到醫(yī)院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她的左膝蓋有滑膜炎和半月板損傷。
醫(yī)生認為,趙女士膝蓋的損傷與運動方法不當有關。
但健身房卻完全不同意這個理由。
他們希望趙女士能夠拿出證據(jù),證明自己是在健身房運動時受傷的。
“雖然是運動損傷,但人一輩子都在鍛煉,趙女士那段時間還出國旅游了kaiyun下載app下載安裝手機版,這能怪我們嗎?”
如果你以“健身房”和“傷害”為關鍵詞搜索“裁判文書網”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在上千起健身傷害案件中,雙方訴訟的焦點大多集中在這一點上:
如何證明你的受傷和健身房的糟糕指導之間存在因果關系。
除了維權難度大之外,此類事件最令人悲哀的莫過于,這些本該在運動員進健身房的第一天就被教練告知、運動員盡力避免的“運動傷害”,卻只能以法律糾紛的形式進入公眾視野。
改變職業(yè)生涯的教練
教學能力差,但銷售課程能力強
運動其實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。
美國聯(lián)邦委員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美國每年僅僅因使用跑步機、健身球、跳繩、啞鈴等運動器材就導致約5萬人受傷。
健身房的風險之一來自于笨重、復雜的健身器材。
健身房運動器材保養(yǎng)不及時、更換不頻繁是造成健身者運動傷害的直接原因。
另一個原因則來自于體育運動本身。
訓練強度和頻率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,輕則腰部、膝蓋、肩膀酸痛,重則骨折、脫臼、半月板損傷,甚至橫紋肌溶解癥。
但健身教練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減少受傷的機會。
一名合格的健身教練,不僅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,還要懂運動生理,精通營養(yǎng)學,懂得為每一個學生取得平衡、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度管理。
事實上,市場上大多數(shù)教練都無法勝任這一任務。
根據(jù)國家體育總局職業(yè)技能認證指導中心發(fā)布的《2015中國健身教練職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》顯示,48%的健身教練都是新晉職業(yè)人士。
這些非專業(yè)健身教練大多是好學生,擅長銷售的人,甚至長得好看的人。
這些數(shù)據(jù)和統(tǒng)計也與我們的日常觀察一致。
我有很多朋友,因為臉蛋漂亮,身材好,經常去健身房鍛煉,很快就被健身房邀請做兼職動感單車教練。
一個優(yōu)秀的學生成為教練開yun官網入口登錄APP下載,最大的問題是他的經驗很可能只適合自己,沒有普遍的參考價值。
卡戴珊自稱通過每天做1000個深蹲擁有了豐滿的臀部,但事實上,普通初學者如果按照這種強度練習,幾乎肯定會遭受膝蓋傷害。
雖然走進健身房,經常會看到宣傳墻上貼著各種教練的資質,但現(xiàn)實中,教練的資質也非常混亂。
全民健身教練資格證書由國家體育總局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(fā),但不是入門級證書。
其實,成為健身教練并沒有什么門檻,各健身機構所掛牌的證書大多只需要短期培訓,甚至可以通過購買獲得。
培訓時間短,沒有進入門檻,課程質量低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。
很多時候,涉事教練的舉動確實令人難以置信。
深圳發(fā)生的一起事件引發(fā)熱議,一名男教練幫一名女學生俯臥拉伸左腿,該學生實在忍受不了疼痛,不停扇教練一巴掌。
〓 圖片來源:Boiling Point Video
但教練繼續(xù)用力,啪的一聲,腿就斷了。
〓 圖片來源:Boiling Point Video
不管拉伸效果如何,教練,有必要趴在學生身上拉伸嗎?
另外一些健身教練的健身理念似乎還停留在石器時代。
當學員在訓練中抱怨疼痛時,教練只會說:因為你太虛弱所以才會疼,等你強壯起來就會沒事了。如果學員感到腰疼,教練會說是腰不夠強;如果學員感到膝蓋疼,教練會說是膝蓋太虛弱了。
去醫(yī)院檢查后發(fā)現(xiàn),我是半月板損傷。
這樣的醫(yī)學知識實在是無知且過時的。
運動醫(yī)學研究在不斷更新,如今的訓練方式和10年前有很大不同,如果一個教練沒有學習和與時俱進的能力,很難勝任這份工作。
但這些知識對一些教練來說可能不那么重要,因為提高技術只能多賺幾節(jié)不到百元的課,賣課程的傭金才是主要錢源。
廣西的毛女士對此深有體會。
最初,毛女士在路上被健身教練攔住,邀請她去辦健身卡,教練的甜言蜜語讓毛女士很動心,但她身上沒錢。
教練會直接到你家服務:“我可以帶著POS機到你家里刷?!?/p>
結果在這家健身房鍛煉了一段時間后,毛女士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肩關節(jié)受傷了,并出現(xiàn)了肌腱病,目前已花費一萬多元醫(yī)療費,仍需要后續(xù)治療。
這根本就不是教練,滿嘴血沫,想掏空你家房子!
與努力學習和建立聲譽相比,銷售流程要簡單得多。
進健身房后會給你做一次免費體檢,教練會把你的身體狀況描述得像得了絕癥一樣,然后帶你去試幾臺機器,告訴你你用的方法全都錯了,一定要有專業(yè)人士看著,不然你就麻煩了。我練錯了。
他似乎時刻都在為你著想,但他的言行卻刺激著你的焦慮:
你身材走樣,體型不佳,不夠健康,趕緊開卡吧。
銷售的時候服務熱情,語氣專業(yè),但是一旦出現(xiàn)問題,美麗的面具瞬間就沒了。
他們不在乎失去一個不再健康的學生,因為總會有下一批韭菜。
中產階級越努力工作,越感到悲傷
2000年以后健身行業(yè)在中國開始興起,2015年以后健身房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涌現(xiàn),2015年至2021年,健身人數(shù)增長了一倍。
數(shù)以百萬計的健身者涌入這個行業(yè),為普通中國百姓帶來了“科學”的生活方式。
健身中對于身體結構的審美、以及對蛋白質的極致追求,正在沖擊中國傳統(tǒng)對于“健康”的定義。
對于消費者來說,私人健身課程的費用在300-500元不等,價格不菲。健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云開·全站APP登錄入口,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投入。
〓 瑜伽課上的一段引語
但即便如此,這個中產階級還是愿意付錢。
運動已經成為不健康生活方式最好的救贖。
每當熬夜、加班、暴飲暴食、吃甜食、奶茶、火鍋的時候,城市白領們就會產生巨大的負罪感。
每天走進公司都是天剛亮,走出公司都是夕陽西下。我嚴重缺陽光,眼睛酸痛,頭暈目眩。但每次去完健身房,我都感覺人生的指針一點點地向正確的方向偏離了。
有一種趨勢是,中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預訂強度更高的健身課程,以便在更短的時間內釋放更多的情緒。
超過40秒的極限有氧運動,包括深蹲、俯臥撐、波比跳、膝腿跳等。你會感覺筋疲力盡,但內啡肽的分泌會增加,快樂的源泉會被激發(fā)出來,而且只會越練越上癮。
韓國人白天熬夜喝咖啡、晚上瘋狂健身的場景,已經越來越貼近中國都市白領的生活。
〓 晚上鍛煉的韓國人
回到一開始的故事。
裴女士在文章中寫到自己健身的原因是:幻想自己能有力氣把父母抬起來。
裴女士今年53歲,未婚,父母均年??過80,作為家庭中的“年輕勞動力”,她不僅要在經濟上做好準備,身體上也要有抗風險的能力。
這次骨折,裴女士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恢復,三個月后她還得接受傷殘評估,如果恢復不好,她以后可能就會駝背,甚至胸部的變化,都可能影響到她的內臟。
面對年邁體弱的父母,裴女士無法向他們解釋發(fā)生的一切,也不想讓他們再為女兒的身體擔心。
健身房成為這批中產階級釋放焦慮、尋求安全感的場所,但因為教練不靠譜、不了解運動損傷風險,讓大家遭遇了更大的麻煩。
這一現(xiàn)實造成了一個非常諷刺的悖論:
不運動的人,或者運動三天,休息兩天的人,跑得快,跳得也快,也沒事。
但有些人花費大量金錢、時間和意志力去積極鍛煉,以為自己是在積極地向著更好的生活、更好的自己邁進,結果卻因為骨折而去體檢。
我對健身要求不高,但是連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保障,這個健身房也太離譜了。
當然,一個行業(yè)的標準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在此之前,如果一定要從這些“前車之鑒”中汲取什么教訓的話,那只能是:
保持警惕,不要將您的安全交到他人手中。
參考:
我要評論